查看原文
其他

两个关键细节,为深圳发展“划重点”! | 深政一周

李天南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2-01-14


立冬悄然来临,年末收官的尾声开始奏响。
本周,是迈入11月的第一周。深圳全市上下开始了年底冲刺、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关键期。
本周,市委书记王伟中参加政务活动的两个细节,传递了深圳面向未来的发力方向,用8个字概括,便是:求“进”若渴,求贤若渴。

01

“重大项目”挑大梁 


先来看求“进”若渴。这个“进”,可以理解为推动经济保持稳中有进,加速各项工作的发展进程。
本周三(11月3日),深圳市2021年第四季度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活动举行。市委书记王伟中出席活动并讲话,他强调,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,对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至关重要。
(此次共新开工项目224个,总投资约4455.3亿元,年度计划投资约223亿元,包括大族数控产业园、国显科技新型显示研发生产基地、TCL先进半导体显示产业总部等重大项目。)
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委财经委员会会议,着重提到要以更有力举措更扎实作风狠抓落实,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。
本周的集中开工,既是一次对市委常委会决策部署的迅速落实,也是以重大项目为抓手,冲刺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信号,推动全市重大项目和重点片区建设全面提速提效。
据统计,今年前三季度,深圳已经组织开展两批次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活动,共开工项目463个,这些都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02

聚天下英才,筑创新高地


城市发展的核心关键在人,求“进”若渴的底气也在于人才的集聚。
本周,深圳迎来了第3个“企业家日”、第5个“人才日”。深圳再次向外界传达了“求贤若渴”的信号。
在进入“双区”驱动、“双区”叠加的黄金发展期,迎来“双改”示范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等重大战略机遇的大背景下,深圳“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”。

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,市委书记王伟中在会上的一个细节举动备受关注,他临时“出题”,直接问在场的企业家们:企业发展,特别是企业在“走出去”,走出深圳、面向国际的时候,最难的是什么?最需要的是什么?最希望市委市政府解决的问题是什么?
这一细节,一方面体现出深圳一贯以来对企业“有事服务、无事不扰、服务前移、贴心周到”的态度;另一方面,深圳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和企业,这二者占据关键位置,引领深圳寻得更大创新突破。
就在本周,深圳人才和企业还在全国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。
11月3日,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,由11家深圳高校、科研机构及企业参与完成的13个项目,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(通用项目)。
其中,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凸显。深圳企业获奖达12项,占深圳获奖总数的92.3%,彰显深圳企业界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。

03

聚光灯下的深圳


“求进如渴”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,“求贤如渴”服务人才及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面向经济主战场、面向科技前沿,深圳各领域的动作表现备受全国关注。从本周央视对深圳的频频报道便可看出。
央视两档重要新闻节目《新闻1+1》、《东方时空》,在国家科技奖的报道中,采访的两位院士都与深圳有关。
一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,他连线解读“国家科技奖,奖的究竟是什么?”薛其坤是我国量子物理界的领军人物,还给中央政治局讲过课。的身份来分析这一国家级高规格科技奖,本身就是对深圳创新的一种认可。
另一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、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。他接受采访介绍技术发明奖一等奖“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”项目,这一项目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、华为等单位参与完成,机构与企业协同高效,让深圳“全过程创新生态链”优势凸显。
此外,央视《新闻联播》本周也关注了深圳能源供应,今年1到10月,深圳大鹏湾液化天然气枢纽港累计接卸量创下2006年投产以来历史新高,对保障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供应发挥重要作用。
《新闻1+1》在《个人信息保护法今天实施,如何用好?》专题报道中,主持人白岩松特别引用了“深圳推动头部企业作出自律承诺,让企业和监管部门关口前移”的案例进行探讨,让深圳的创新做法备受关注。

从本周来看,聚光灯下的深圳,不论是科技创新或能源发展,还是制度实践的先行示范,都体现出深圳的各项进步与突破。
但也因此,深圳更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问题导向,发挥人才这一重要支撑,在复杂环境下保持战略定力、蹄疾步稳、坚定信心,提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,才能更好发挥深圳在全省、全国的重要意义与价值。

主笔 / 李天南
编辑 / 潘纯凤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